您当前所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委员履职 > 社情民意 > “留守儿童”需要更多关爱
“留守儿童”需要更多关爱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:2019-01-08 浏览:3544

政协委员:完善素质教育 加大帮扶力度

  

20181228日,市民徐先生致电《安庆晚报》热线:“留守儿童”是一个特殊的群体。由于不少孩子缺少父母的照顾和呵护,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一旦遇到心理问题,也得不到正常疏导,极大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。希望有关部门予以关注。

  开慧娟

  安庆晚报记者 汪秀兵

 

  【市民反映】

  悲剧时有发生 关爱尚需给力

 

  徐先生告诉安庆晚报记者,他身边就有一名姓胡的“留守儿童”。“小胡(化名)父母很早就到外地做生意,其由爷爷、奶奶监护。小胡从上小学一年级到现在,成绩一直较差,老师经常批评他‘上课好动’、‘注意力不集中’,一度将他归为‘问题儿童’。”

 

  徐先生说,到了小学六年级,小胡就不想上学了,经常旷课,还与社会上不良少年一起抽烟。“有一次,小胡和几名不良少年在校门口采取搜身的方式,抢劫小学生零用钱时,被学校保安‘送’进了派出所。”

 

  徐先生还介绍,2014年春节期间,望江县年仅9岁的小学生小林(化名)在外婆家厕所内的横梁上自缢。小林从小就生活在外婆家中,出事前的一个晚上,外婆对小林说了一句“你真可怜哦,去年你妈妈没回来过年,今年又不回来过年了”。小林听后很伤心,加上他考试成绩不理想,一个幼小的生命就这样凋谢了。

 

  “‘留守儿童’的悲剧让人心痛。”徐先生说,这主要是“留守儿童”长期受隔代抚养,有的甚至是他人监护或无人监护。由于在家庭教育和亲情关怀上的缺失,部分孩子变得情感脆弱、性格孤僻、焦虑、攻击性强等,甚至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扭曲,产生极端行为。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,直接影响到他们各方面的发展,使他们无论在学业上、情感上,还是人际沟通上,都容易出现问题。“这些问题不仅严重阻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,而且还给老师和其他学生带来困扰。”

 

  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汪老师说,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,“留守儿童”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,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,极大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,导致一部分孩子行为习惯不正。“在农村小学,语、数、外等课程老师们都能胜任,但心理咨询方面,师资严重缺乏。而心理咨询恰恰是‘留守儿童’们最需要的,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,加大关爱力度,保障‘留守儿童’的健康成长。”

 

  【政协委员】

  完善素质教育 加大帮扶力度

 

  迎江区政协委员肖霞经过多次调研,撰写了《加强和完善对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素质教育和节假日帮扶力度的建议》提案。

 

  肖霞委员告诉记者,随着经济的发展,城乡差异的缩小化,我国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 

  “我所执教的龙凤艺术中心位于市郊,有不少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,每年春节才回家一次,日常学习和生活问题都交给了爷爷、奶奶解决。”肖霞说,由于缺乏父母监管,加上多数老人受到年龄和自身水平的限制,无法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到引导作用。“相比市区同龄小学生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余生活,很多农村‘留守儿童’存在学习无人辅导与监督,课外兴趣活动几乎为零,素质教育停滞不前的状况。”

 

  肖霞委员说:“虽然学校对‘留守儿童’进行统一管理,但节假日大多处于无人管理状态,再加上爷爷、奶奶等临时监护人年老体弱,防范防护能力与安全保护意识相对较弱。另外,一些孩子对危险事物缺乏理性判断,溺水等意外事故屡屡发生。”

 

  肖霞委员为此建议:一、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,从入学教育、学校建设、户籍管理等方面健全政策和制度,从根本上确保“留守儿童”教育“以流入地政府管理,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”政策的落实;二、要将关爱农村“留守儿童”工作纳入到政府经济、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,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以及全市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和考评体系,纳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系统工程,纳入“城乡共建”责任体系。对有关部门承担的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管理服务工作,进行指导和年度考核评估;三、当地职能部门大力加强农村地区素质教育建设,优化教育资源配置,从根本上解决农村“留守儿童”教育落后问题,如号召市区从事相关行业的在职教师和志愿者在节假日为“留守儿童”进行文化课辅导,按照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开设艺术课程,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等。保证农村外出务工者子女‘不但在学校得到管理,而且在节假日也能有管理’。”

 

  肖霞说,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在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基础作用,建立农村“留守儿童”家庭服务中心。“除此之外,学校应将‘留守儿童’的教育和管理,纳入到学校常规性工作,如‘设立心理咨询室’、‘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’、‘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’、‘密切关注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’,让‘留守儿童’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。”

 

  【有关部门】

  定期开展活动 营造温暖环境

 

  对于市民的反映和政协委员的建议,迎江区教育局有关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迎江区现有“留守儿童”1007人,60%分布在东部新城和乡镇学校。“为了给‘留守儿童’一个温暖的环境,迎江区教育局采取多措并举,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。”

 

  这名工作人员介绍,2015年,迎江区出台了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“留守儿童”关爱教育工作的通知》和《2015年迎江区“留守儿童”之家管理使用养护意见》,按照“属地管理、分级负责、分层落实”的农村“留守儿童”管理服务工作机制。“各校均建立了规范的‘留守儿童’之家,并定期开展活动。为了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,省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将此项工作纳入到年终综合目标考核之中,迎江区教育局将各项‘留守儿童’工作,纳入了‘2+x’年终评估。”

 

  这名工作人员说,迎江区教育局以学校为阵地,扎实开展教育、关爱“留守儿童”活动。“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,因地制宜设立‘留守儿童’之家,配置了亲情电话,为这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、课外活动时、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、沟通提供方便,增进学生与父母的感情;不断加强对贫困‘留守儿童’的资助工作。学校对‘留守儿童’在生活、学习等方面,给予特别的照顾,将家庭困难的‘留守儿童’按政策优先纳入‘两免一补’计划,并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联系,争取社会资助,以结对帮扶、捐助、‘爱心妈妈’等形式,为更多的贫困‘留守儿童’提供帮助,确保他们完成九年义务教育。”

 

  这名工作人员说,他们还努力形成学校主导、家长和社区主动参与紧密配合的“留守儿童”保护网络,使“留守儿童”的保护工作,由学校向家庭和社会延伸。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,培养健全人格。针对这一特殊群体,各学校普遍设立了心理咨询室、‘知心姐姐’信箱等心理驿站,组织学生接受专题教育。请专家、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专题辅导,提高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谈话的质量,初步形成以专、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,品德课教师、班主任、辅导员为主体,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。”

 

  这名工作人员说,他们还积极开展家校共建活动,通过家长会、家访等形式,与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。“针对‘留守儿童’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、代沟较深的客观实际,我们明确要求各学校教师家访,不但要向监护人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,更重要的是结合监护人的实际,对其进行家教知识的个别辅导,让‘留守儿童’不再孤单,感受到家庭温暖和关怀,助其健康成长。”